联系人:吴经理
手机:135 2302 7221
首页->新闻动态

倍优倍爱提醒 预防宝宝缺铁性贫血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4/2/26 9:04:13
 

    凡6岁以下儿童血色素低于110/升即为贫血。其中90%以上为缺铁性贫血,尤其6个月至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我国7岁以下儿童贫血率大于30%,因此本病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贫血、佝偻病、肺炎、腹泻)之一。

       为什么缺铁性贫血容易在婴儿6个月后发生呢?新生儿在出生时妈妈以无私的给他储备了前3~4个月生长所需的铁,4~6个月后每增长1公斤体重需要35~45毫克元素铁。平均1天需要0.8毫克元素铁,每日需要给婴儿提供8毫克元素铁。而牛奶和母乳中含铁量<2毫克/升,即便母乳中铁吸收率为50%(牛奶为10%),也才只能提供需要量的1/8,。因此可以说通过食物摄入铁量不足是造成这一阶段婴儿贫血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从母亲那儿获得的储备少,加上出生后生长迅速,比足月儿更容易发生贫血;‚对牛奶过敏可引起肠道长期少量出血;ƒ营养不良;④腹泻;⑤反复感染等因素会影响消化吸收或增加消耗也会引起贫血。

   贫血大多起病缓慢,能看出孩子不正常时已是中度贫血,对孩子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因此平时要注意孩子有可能发生贫血的症状和体征。常见症状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再看体征看见皮肤、粘膜苍白,肝脾轻度肿大,心跳加快甚至可听到杂音,加上化验Hb<110/升就可诊断贫血。

   贫血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消化系统:常出现厌食、舌乳头萎缩、胃酸减少、胃肠功能弱、消化吸收差。

   2)神经系统:贫血可引起烦躁不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由于影响脑细胞发育还会造成智力落后。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婴幼儿脑细胞营养不良引起智力落后,长大后即便提供再好的营养也无法弥补。因此在两岁以前,脑发育的关键期,一定要注意预防贫血。

   3)心血管疾病:较重的贫血(血色素低于70/升)会有心率增快、心脏扩大甚至可听到收缩期杂音。

   4)免疫系统:贫血可导致免疫力低下,这种小儿常罹患各种感染且迁延难愈、反反复复。

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首先应从母亲孕期营养抓起,要注意给孕母提供含铁和维生素C丰富的平衡膳食,每日铁供给量达20毫克以上。同时要预防早产的低出生体重。第二,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尽管母乳含铁量也不算高,但其吸收率可达50%,是牛乳的5倍,对婴儿来说仍是最佳食品。人工喂养儿应选择母乳化奶粉,这些奶粉均强化了铁和维生素C,充分考虑到预防贫血这一关键环节。

对广大农村尤其边远贫困地区没有条件吃母乳化奶粉的小儿,可在1岁左右适当补充铁剂。笔者曾在河北农村儿童保健工作中,尝试在孩子1岁时补充1个月硫酸亚铁,1年后贫血率降至10%,可以看出只要注重预防,贫血的发生是可以控制的。第三,4~6个月及时添加辅食。铁剂的补充和铁强化食品的选择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过量摄入会引起铁中毒。

在发达国家广泛采用主食强化方法补充铁。孩子的贫血率控制在5%以下。一般在面粉中,按40毫克元素铁/公斤面粉来强化,随着吃主食就不断地长期少量摄入铁,对微量元素的补充来说,应视为最佳方法。我国也已有富铁面粉问世,家长和幼儿园均应积极选用。还请记住蛋黄、瘦肉、肝泥、绿叶菜、水果是防止贫血必不可少的食物。